從關稅股災看人性:為什麼你總是砍在最痛的時候?未來這樣做會更好。

你是不是也有過這種經驗? 股票剛開始跌的時候,心裡捨不得停損,總覺得:「應該會反彈吧?」
結果股價一直跌,等到實在受不了認賠殺出的時候,剛好就是最低點。
下一次你學會了,告訴自己要忍耐不賣。結果這次股價是越跌越深,根本等不到反彈。想要避免投資陷入這種僵局,最好的方法就是在陷入之前先處理好手上的股票,部位少一點風險也就少一點。
為什麼總是砍在最痛的地方
投資看起來很科學,是會計、財報、本益比、技術分析…等等理性元素。但其實,股價的漲跌受人性影響很深。因為漲跌,背後關乎的是每個人的賺與賠。
只要股票跌破大多數人的成本,什麼基本面、技術面的合理支撐,全部都不會管用。市場一進入恐慌,要想賠少一點,就是看誰跑得快而已。這時候跑得慢,就得砍在最痛、最低的地方。
事實是,沒有人知道,這是不是最低點
只要股票發生大跌,尤其是黑天鵝,它的跌幅往往會讓所有人受不了。像這次04/07關稅事件造成的股災,很多股票從最高價回檔超過50%、甚至60%。一檔100元的股票短短時間天剩下40元,你能忍受嗎?
這次下殺,就是賣了可能是最低,但不賣,還有可能更低。這到底會跌到什麼時候呢?
當恐慌發生的時候,不只是大家急著賣,更是沒有人敢買。只有當股票跌到買方願意出來承接,敢買的人多過搶賣的人,股價才有機會止跌。但很多投資人因為投資部位太多、槓桿開太大,根本不可能等到反彈的時候。
不想砍最低,到底怎麼做?
投資要做的順利,最重要的是做好情緒管理,避免不理性行為。 並搭配一個完整、注重風險的計畫,什麼時候買、賣、停利、停損,最重要是避開大賠。
1. 投資就是要舒適,不要沒計劃買一堆:
部位越大,投資的壓力也會等比放大。若投資總是盲目的All in資金 ,遇到大幅下跌,資產就會嚴重虧損。
舉例來說:你有資金100萬,買了一檔股票,結果下跌了30%。
- A:你買的不多,只虧了1萬,這筆虧損佔你資金的1%,壓力很小。
- B:你買非常多,虧了30萬,這筆虧損佔你資金的30%,壓力爆表。
哪種情況比較容易情緒失控? 哪一個更容易停損在最難堪的位置呢? 當然是B。
所以,能不能承受股價的下跌,取決你的風險規劃、部位控制做得好不好。感受到市場氛圍不太對時,要有意識地降低部位,比如這次關稅事件,其實3月初美國就對部分國家加徵關稅,股市也己經開始修正。
2. 與其看著下跌吃掉資產,不如一開始就把傷害降低:
如果你的策略是買低賣高,那股票買了沒有上漲,甚至下跌,不就跟想要的不一樣嗎?已經偏離期望的股票,為什麼還留著呢?
把每一次停損設計在心裡舒適的金額,執行時就不會有壓力與牴觸。這樣就能避免自己,遇到停損都會等一下、想一下,反而看著虧損越來越多,更難接受。
最後重點提醒:
投資不是一次爆富,與其想著要賺多少錢,更該好好地看待風險。只有關注風險,投資才能漲多跌少,持續創造新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