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心法

你持股超過5檔嗎? 越多股票不一定會更好!

img
By 想趣教育 2025 年 7 月 27 日

摘要

  • 要把專注力維持在高水平,持股盡量不要超過5檔。
  • 要做好股票,就要妥善分配自己的決策能力。
  • 交易不是買到飆股就好,還關乎資金分配,進出場計畫。
  • 讓強的股票幫你賺更多錢,會虧錢的趕快丟掉。

最多5檔

根據研究統計,從鬧鐘響了開始賴床,到回家要滑多久手機才要睡覺,人一天平均要做3萬5千個決定。但大腦一天的能量是有限的,減少不重要的決策是節省能量的方法。包括蘋果創辦人賈伯斯、臉書的祖克伯、輝達的黃仁勳等科技巨頭,在每天的穿著上選擇透過固定形式的衣服來減少自己的決策次數,將專注力放在更重要的事情上。

在操作股票的時候,想要把專注力維持在高水平,持股盡量不要超過5檔。
因為盤中除了自己的持股要關心是否需要賣出:停利、停損,或是狀況不錯再多買一點,還有一個需要進場的觀察名單。而關於持股的決策又是最耗費心神的,會害怕少賺、擔心多虧,有很多情緒必須消化。要做好股票,就應該要懂得如何妥善分配自己的決策能量。

專注力

布萊德彼特主演的F1電影,其中有好幾幕是特寫主角利用網球的反彈訓練眼睛跟手腳的反應速度。因為在高速競技的F1比賽中,時時保持專注是完賽的基本條件。我們都知道專注力是把事情做好的關鍵,但在充斥許多事物吸引人注意力的現代社會,要保持專注似乎越來越困難了。尤其在股市中,資訊越來越多,群組、社群、電視、網路,每天早上9點打開電腦,差不多兩千檔股票,這個也想買、那個也不錯,庫存越買越多,累積了數十檔、甚至上百檔持股的投資者也不在少數。

不論你是使用技術面還是基本面,假設下班後有一個小時做股票的功課,若是持有10擋,一檔就只能分配6分鐘,若持有20檔,一檔就只剩下3分鐘可以研究。這都還沒算要觀察新的股票,制定交易計畫等等。而在開盤的時候,股票的諸多訊號會瞬間湧入,想像一下突然超過10檔以上的股票都出現交易訊號,肯定會腦袋打結無法做優質決策。

分心是人的天生能力,但投資要求專注

分心其實是人類的本能,如果原始人在狩獵的過程只專心在獵物上,忽略隔壁草叢裡的沙沙聲響,下一秒我們的老祖先可能就成為獅子的下午茶了。若以現代人舉例,邊划手機邊過馬路就是一樣過於專注導致危險的例子。所以分心是一種生存的機制,讓人在專注的過程中還保有開放接收其他危險訊號的能力。

但是當我們打開投資APP、坐在電腦前面,就必須適度的限制自己專注力的範圍了。如果軟體畫面是密密麻麻的庫存,剛還在考慮A股票是不是該買進,下一秒B股票又亮起紅燈要停損。每做一次決策就要消耗大腦的能量,在累積幾次的決策後,如何還能維持高質量的思考呢? 所以觀察5檔股票或50檔股票,絕對是少的更容易做好。

你的持股有超過5檔嗎?

投資者會買很多股票有幾種可能,常見的一種是不想錯過任何機會,每個都買一點,似乎就有機會買到大漲的股票。但這樣做需要付出的精力跟成本是等比的增加,換來的獲利卻不一定更好,這就不是一個優質的投資方式。另一種持股累積很多的原因,就是捨不得停損,股票已經跌破了自己的進場成本還是捨不得出場。所以手上套牢的股票就越來越多,基本上最後都是放著不管,並說服自己在做長期投資。

交易不是買到飆股就好,還關乎資金分配,進出場計畫等等。買的多看似機會多,但同時虧錢的筆數也是同步增加。若分散資金只是為了買到能上漲的股票,卻減少自己分析個股的時間、降低執行計畫的專注力,這樣做是得不償失。

汰弱留強

若現在已經有一大堆庫存的投資者,要如何把持股數量降下來?
汰弱留強。
花點時間把手上的股票照著強弱排序一次,哪一些虧了最多的錢,為它們制定一個減持賣出的計畫。一開始停損會有些難受,但是拿回來的資金可以更有效的應用。慢慢調整,最終持股不要超過五檔,想要買進新的就把最弱的賣掉,讓強的股票幫你賺更多錢,會虧錢的趕快丟掉。賺多賠少,績效自然會越來越好。

分享

📜
Previous Article
前一篇

《放下賺錢的期待,反而更容易獲利?》

在投資領域中有此一說:「投資是違反人性的。」
投資很多時候的確是對人性的考驗。績效要穩定,就不能過度期待賺錢、更不能害怕停損。過度期待賺錢,會讓你在股票表現不好,該紀律停損的時候猶豫;相反的,若害怕虧錢,又會讓你在該進場追逐獲利的時候猶豫。

2025 年 6 月 23 日 Continue reading →

訂閱想趣電子報 最新的投資文章
📰訂閱雀兒小姐 改善你的投資績效

想運用股票投資成為第二份收入? 學習投資不知道怎麼開始? 投資績效達不到你的目標?

我們非常重視您的穩私,Email 僅供傳送文章用。您隨時可以取消訂閱。放心,Cheer不說廢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