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美關稅協議還未定論,你準備好應對不確定性了嗎?

摘要
- 這種跟著消息不斷變化的行情,投資者很容易追高殺低。
- 應對不確定性是針對A、B兩種劇本,各自準備好安全滿分的投資計畫。
- 如果市場轉而向下,贏家會採取守勢,保護本金與先前的獲利。
- 不論關稅最終消息是好是壞,最終都將反應在股價上。
2025投資最大的不確定因素,關稅在8/1終於有結果了,但從韓國、日本、加拿大等其他國家的案例來看,已經公布的關稅事後還是有調整的可能。這也很符合川普兩次執政給人一貫的印象,變來變去。
自公布關稅20%後,8/1的台股日盤明顯開低,這時你是否有因為新聞的緊張而賣出股票呢? 一開始看似恐慌的盤勢,結果卻是開低一路往上走,收盤時很多股票也早早翻紅甚至有數十家漲停。
4月的恐慌歷歷在目
有關注投資市場的人,想必對今年的清明節連假過後的大跌依然印象深刻,大部分的股票出現連續數天的跌停,想賣也賣不掉。當時是因為川普一次公布了對全世界的關稅政策,讓投資市場陷入極度恐慌,似乎市場就要反轉向下了。但打開現在的加權指數,可以看到只經過短短一兩個月的時間,指數不只是漲回了當初的下跌,甚至接近了歷史高點,而美國股市更是早早創下歷史新高。
這種跟著消息不斷變化的行情,投資者很容易做出追高殺低的操作。現在又來了,市場的關稅到底確定了沒?
之後如果真的能夠降得更低,股市是不是又要大漲創新高呢? 如果談的不順維持原樣,比競爭對手日韓兩國15%更高的關稅,對股市是否會產生衝擊? 在不確定性的未來,最妥當的應對方法是針對A、B兩種劇本,各自準備好安全滿分的投資計畫。
短線操作的劇本
不論是關稅的消息或其他原因,拉長時間來看,投資市場很自然地會有上漲與下跌。在市場上漲的時期,每個投資者都有一套自己的投資理論,不論是自己研究、看財經節目還是朋友推薦。這時買股票賺錢的機率相對高,大部分人很容易忘記市場下跌的風險。但股票最終能不能賺到錢,重點在市場轉而向下的時期,這時贏家會採取守勢,保護本金與先前的獲利;輸家則是用同一套方法買進股票,然後承接了股票全面下跌造成嚴重虧損。
所以操作股票價差能穩穩賺錢的計畫,是要時時能夠應對市場的上漲與下跌。在市場上漲時穩穩獲利,同時準備應對市場反轉;在市場下跌時主動保護資金,並伺機等待下一段上漲行情。詳細來說,劇本A是股市大部分股票都在上漲創高,這時要有策略能挑選強勢的股票,順著向上的行情帶來豐碩的獲利。劇本B則是市場進入休息、下跌,多數股票轉而向下,這時的計畫是建立資金的安全網,確保手上的股票跌破成本時能夠確實停損避免損失。
關稅議題如何應對
從目前的消息來看,還有川普以往的作風,關稅的議題看來還沒有定論。但肯定的是,全球的經濟自此會迎來相當不同的樣貌。比如說加拿大目前的關稅是相當高的35%,包括之前川普要併吞加拿大的爭議發言,引起了加拿大人民的不滿。從4月開始加國赴美的旅客持續的下降將近3成,當地的超市也自主減少美國商品的比例,改為強調本地生產。包括可口可樂強調加拿大的產品是當地製造,食品大廠樂事則是在薯片的包裝註明使用加拿大自產的馬鈴薯。
台灣最明顯應該是汽車產業,自從幾個月前汽車零關稅的消息不斷,有買車需求的消費者都在等待降稅,購車意願大減。各大港口塞滿了進口車,新車的領牌數量年減兩成左右,不少進口車商也在近期推出了主動的促銷優惠。這是平常實質就感受到的關稅對於生活的影響。
不只是汽車行業,只要是有台美貿易會受到關稅影響的公司,長遠來看公司獲利能力是否會有衝擊,最終都將會表現在股價上。不論市場是否會再次發生如4月份的恐慌下跌,還是無視消息繼續往上,在充滿不確定性的時期,對於短線的投資者直接觀察股價的變化是最直接的方法。最重要的是,穩定獲利的前提是做好資金保護。